今年的经营贷款局面可以说是真真假假、喜忧参半。
上半年,各大银行费尽心思地推出各种新政策,降利率、提额度、放宽条件,几乎用了所有招数。
甚至有银行提前还款后延长几个月,或者提供无还本续贷,甚至一些银行宣布全部续贷都不用补差额,目的就是为了留住客户。
这些措施虽然让客户流失的速度减慢了,但也带来一个更严重的问题:市场变得死气沉沉。
一些银行对房产抵押的贷款转来转去的情况明显减少了。
以前在利率偏高时,业绩不好的一些银行会通过调降利率吸引房主转到自己这边。
想要更高额度的,通常会考虑厦门国际、浙商银行之类的商业银行。
而现在,所有银行都在拼利率,利率基本都跑到2.35%,额度差不多,申请难度也差不多。
市场变得更加均衡,没有哪几家银行的业务量特别突出。
这种状况让整个市场变得饱和,竞争激烈,大家都没有利润空间,像回到了那种大锅饭的年代。
说白了,现在深圳的经营贷款,基本上就找不到新招了!
前几天,建设银行还拼命争夺深圳的“头条”,可是效果不大。
据我掌握的消息,某银行最高可以给到9成的贷款,白名单内的楼盘还能拿到10成的额度。
甚至就算这样,市场也没有明显回暖!
银行的手段也就那么几招:降利率、提升额度、放宽条件,但整体架构没太大变化。
利率降到2.35%,最高还能贷到9成。
现在深圳楼市除了银行努力,还得靠市场传递一些正面信号。
如果银行不再一味压低利率,而是把额度提高,或许能帮楼市止跌回稳。
这样一来,整个链条可能会出现一些积极反应。
我来分析一下,为什么大家都快没招了,也难以扭转深圳楼市持续走低的局面。
第一,按揭政策变得更宽松,最低利率能到2.9%,跟经营贷的2.6%差不多,很多人更愿意选择长期还款的房贷,而不是经营贷款,结果经营贷的客户少了90%以上。
银行既要发放按揭,也要做经营贷,但会优先搞房贷。
第二,市场上的经营贷流动性变差了,银行直接续贷的情况变多。
很多业主之前会通过换银行来争取更高的额度或者更低的利率,但现在原来的银行直接帮他们续贷或加额,流通变少,导致大家都不愿意折腾。
第三,房屋评估价值下降,房子卖不动了。
现在经营贷受负面消息影响很大,比如房价下跌,很多人没办法补差额,去别的银行贷款也很难借到钱。
可以说,深圳的经营贷款正逐步走向消亡!
总结一下,在楼市环境不景气、客户无计可施、银行也没招的情况下,局势变得越发尴尬。
股票配资世界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