恩捷股份和星源材质,站在锂电池隔膜江湖的顶端,像极了武侠小说里南北双雄相遇街头,一个靠纯力量碾压,一个主攻巧劲出招,二人相视一笑,眼里都有点不服,你说结局会如何?
起初,谁都没想到,造烟标起家的“小工厂”也能有今天吧?你说搞包装的,怎么一转身就成了新能源时代的C位玩家。咱今天细扒一扒:规模巨舰恩捷是如何横扫千军,技术流星源又凭何分庭抗礼。立个flag,这俩过往与如今、强项与短板、未来路上的悬疑,全都藏着不止一出大戏。财富和机会,往往就埋在微妙的差距里——到底谁更能笑到最后?
恩捷股份这家伙,平常说来,算得上锂电池隔膜界的“巨无霸”。你看它2001年打头阵,名字还叫“玉溪创新工贸”,干的还真是烟草包装的粗活细活。等风来了,2010年灵机一动,跟随子公司杀进隔膜市场,几年不到,这变脸速度让人感叹:真有点“穷则变、变则通”的意思。
上市之后,恩捷一副不差钱、手握资源的样子,大开大合地“买买买”路线。你不是会做隔膜吗?我更会买隔膜工厂。收购、兼并、整合,让恩捷在短短几年搭了一艘可以远航的大船。到2020年,人家跑到匈牙利投建工厂,分明是在国外客户面前刷存在感。这种玩法,靠的当然不是脑门一热。公司背后的李晓明兄弟,谁都不是省油的灯。麻省大学读高分子、懂材料、要技术,综合实力可以说满分。
但恩捷最牛的,还真不是技术本身,而是套路和速度。直接复制粘贴过硬产能,玩规模致胜,敢于砸钱上马,降本增效一条龙,都有点像昔日家电、钢铁龙头的影子。客户一看,产能、交付跟得上,宁德时代、韩国LG啥的自然投怀送抱,单量自然天天乐呵呵。
不过你要说恩捷没短板?一言难尽。
2023年碰上库存在仓库里睡大觉,毛利率啪一下掉到了37.43%,这一下,江湖传言“大象不跳舞”,你说尴不尴尬。库存问题成了老李家的新课题。规模优势固然好,可“货堆成山、钱拿不回来”,操作不慎大有可能突然翻车。大企业效应,就是这么“甜中夹苦”。
反观星源材质,路数跟恩捷完全不一回事。人家一不靠收购堆量,二不攀附巨头,走的是技术“硬碰硬”,典型的“草根逆袭”。
最早星源只帮人代销锂电池隔膜,说白了就是relay点小单,赚点搬运小钱。偏偏创始人陈秀峰不甘心使一辈子“中间商”,转念一想“凭啥自己不能研发隔膜?”2006年撸起袖子琢磨起湿法工艺,2008年硬生生搞出“干法单向拉伸”,直接把话语权牢牢握到自家手里。这种科研闯劲,业内老江湖都得鼓掌。华中科技大学出身,跨界搞隔膜材料,星源的标签就俩字——创新。
这股冲劲也没止步。2016年,自己能做的隔膜多了,直接上创业板上市,改写舞台。2019年人家顺利打进宁德时代的供应链(这算车圈大佬的敲门砖了),那会儿隔膜行业群雄逐鹿,能混进巨头体系,说是技术认可、行业背书,一点都不过分。
更妙的是,星源始终保持“干法特色”,就像厨师一样,有属于自己家的招牌菜。近几年涉猎湿法、涂覆,边角功夫也练得越来越溜。2024年统计,星源全球市场占有率17.6%,咱不说第一,但前排卡得死死的。客户名单上,比亚迪、国轩这些国产电池大头排排站,算是主场优势满满。
你要问,市场表现到底怎么比?恩捷2024年市场份额甩到30.8%,稳居全球冠军。星源17.6%,也属黑马级选手。不同之处其实不止份额表那么简单,后面的故事才渐露眉目。
恩捷搞的是湿法隔膜——这一品类的制造成本更容易通过量产压低。公司玩的是生产规模化的模板,每新增一线产能,单位成本就能再降一点,走个几轮,市场优势呼之欲出。可惜道理都懂,实际操作没那么光鲜。2023年那波库存积压,财报上一道红,直接露了底线。规模游戏本来是利器,一旦需求下滑,就可能变成包袱。
星源主攻干法路线——这玩意技术门槛高,专利壁垒一墙又一道,你抄也抄不来。2023年,在整个行业风雨飘摇的时候,星源的毛利率没什么大起大落,稳住了阵脚。这一点,叫很多靠“规模化”吃饭的同行看得直咬牙。不仅如此,公司舍得砸钱搞研发,2023年研发费用比重还超过恩捷,坚持“技术投资见未来”。干法隔膜本来就不容易被大规模替代,靠创新吃饭,比单拼产能多了点底气。
说到全球化,这两位又有各自的“小九九”。
恩捷早在外头下饺子:匈牙利、美国工厂接连投产,东南亚产业基地也在推进中。海外客户固然多了,但新问题来了:本地化管理难,成本压力山大,短期内并不都是喜讯。
星源的国际“野心”同样不小。欧洲瑞典工厂转得欢腾,马来西亚新厂和国内合肥扩建齐头并进。奇怪的是,海外业务居然成了现金奶牛——2024年海外净利润率高达66%,比国内还香,圈内人都直呼“想不到,真能卷出花样”。
其实话说到这里,有些本质东西就看清楚了。恩捷压的是产量、拼的是网络,走“大而全”的商业逻辑;星源钻的是技术深井,主攻差异化突破。两家在新材料领域的小九九,就是这样此消彼长。
有意思的是,这种格局给了行业看客不少谈资。支持者会说:“啥都不说了,中国制造看规模!”另有人力挺星源:“黑科技才是王道,光‘大’没用!”
问题来了:现在锂电池行业到处都是慢刹车、快换道,政策、市况、国际竞争变化都跟过山车似的。恩捷的超大船阵,平时航行畅通无阻,一头栽进市场突变可就温柔不起来。星源倒是灵巧,技术储备丰厚,适合柔性应变,可若一味扩产拉高负债,就有可能被融资风险反噬。
大家心知肚明,不管你玩技术,还是搞规模,时代都不给任何人绝对安全感。龙头企业总免不了被同行和政策夹击,行业命运跟国际风云绑在了一起。你有量有价,就怕需求瞬变、资本无情;你有技术有亮点,补贴一停、投资一减,说翻船就翻船。真正的高手,是在混沌中折腾出来的赢家。
抛开数据和冷冰冰财报,看看这些老板们的选择,真有点“一将功成万骨枯”的味道。机会留给头铁和敢赌的人。恩捷如今的烦心事是“库存消化+产能利用”,星源则要两手抓平衡——既想抢产能浪头,也得控负债、稳研发。两家看似对立,其实都在相互学习,卷技术、拼产能、拓海外,一个都不少。第二场隔膜大战,还正酣着呢。
说到底,锂电池赛道快得让人眩晕。规模大不是万能锁,技术硬也并非金刚罩。两种模式,短期来看各有高下,长线更考验赛道惯性大和临场切换的能力。咱们旁观也好,参与也行,都得留一手“风险预警”在口袋里。市场风云变幻,下一幕,谁能想到?
隔膜江湖风起云涌,恩捷和星源的“三国杀”味道越来越浓。谁会突围,谁会掉队?咱们与其下赌注,不如耐心看戏,看谁能把握住新能源材料升级的那一缕风口。
各位看官,你更看好谁的打法?你觉得下一个隔膜行业“爆点”在哪?欢迎留言唠一唠——别藏着掖着,说不定你的分析比大V还灵呢!
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,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,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。小编写文不易,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,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,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。
股票配资世界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