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,大幕落下,CBA休赛期球员注册的门“咣当”一声,算是焊死了。
我瞅着咱山西男篮那份几乎没动过的名单,再刷刷球迷群,那气氛,怎么说呢,就跟过年三十晚上准备看春晚,结果电视坏了似的,一片死寂,偶尔飘过几句“就这?”
。
别人家那头张灯结彩,什么国手加盟、顶薪续约,海报做得跟电影大片似的,咱这儿呢?
安静得像是在图书馆。
我太懂这种感觉了,眼巴巴盼着能抽中个“SSR”,结果系统提示“感谢参与”。
这落差,谁心里能好受?
可哥儿几个,咱今儿个能不能换个脑子想问题?
有时候,这牌桌上最大的赢家,恰恰是那个从头到尾都没出过牌的人。
咱们来开个脑洞。
假如,我是说假如,管理层一咬牙一跺脚,真把全联盟最靓的那个仔给盘来了。
流量、头条、球迷的欢呼,那肯定是瞬间拉满。
可然后呢?
你信不信,第一个头疼的就是杨学增指导。
老爷子那套“球动人动,谁拿球超过三秒谁就去坐冷板凳”的跑轰战术,说白了就是个精密的机器,人人都是齿轮。
你现在硬塞进来一个涡轮增压发动机,个头忒大,还自带操作系统,别的齿轮还转得动吗?
到时候场上就是这么个景儿:一个大哥累死累活玩单挑,另外四个兄弟杵在三分线外,从“队友”变成了“现场最佳观赛位观众”。
这球打的,别扭不?
赢了,是超巨牛逼;输了,是CBA的队友CBA。
这锅谁背?
这球,看着还痛快吗?
咱之前又不是没见过类似的剧本,把宝全押一个人身上,那不叫打篮球,那叫请菩萨,请来了还得好生供着。
说到这儿,我就有点PTSD了。
一聊起“顶薪长约”,我脑子里就自动回放前几年的某些片段。
那份沉甸甸的合同,签下的瞬间是挺风光,可它就像给球队的未来绑上了一块铅块,让你在未来的转会市场上,看见谁都只能“望洋兴叹”,因为咱的船超载了,动不了。
原帅和宝哥(常林)的例子就在眼前,他们绝对是功臣,但这不代表过去的运营思路就没问题。
咱总不能在一个坑里摔两次吧?
行了,不说这些丧气的。
聊点让人血脉偾张的。
还记得上赛季张宁是怎么打球的吗?
那小子就像个上了发条的永动机,满场飞奔,眼睛里全是火。
他已经不满足于当个投手了,他要持球,要撕裂防线,要用肩膀扛着球队走。
你给他无限开火权,他真敢把自己打成山西的马布里。
还有陈彭宇、栾利程这帮小年轻,哪个不是嗷嗷待哺,等着上场时间去喂养?
这时候你整个“空降兵”过来,直接抢走他们的口粮和阳光,这不是扯淡吗?
这就好比你辛辛苦苦种了一片小树苗,眼看就要长起来了,你咣一下在旁边盖了个摩天大楼,把阳光全挡了。
这不是自己砸自己饭碗么?
说到底,咱球迷有时候也有点“皇帝不急太监急”的意思。
总觉得不花钱就是不作为,不动荡就是没野心。
可看看隔壁足球圈,金元时代一地鸡毛,多少天价外援拍拍屁股走人,留下一屁股烂账?
篮球也一样,靠堆砌球星堆出来的“伪豪门”,往往是泡沫最大的那一个。
新疆男篮这些年够有钱吧,折腾来折腾去,冠军拿了几个?
反倒是那些踏踏实实搞青训、稳定阵容的球队,总能给你带来点惊喜。
所以,这个休赛期咱山西男篮的操作,在我看来,不是“不作为”,而是“敢作为”。
敢于相信自己培养的球员,敢于顶住外界的压力,坚持自己的建队思路,这本身就是一种魄力。
新赛季,咱可能还是那支阵容平平无奇的队伍,可能还是会被人看衰。
没关系。
我宁愿看着张宁在场上犯几个错然后打进一个神仙球,也不想看一个天价外援刷着数据带队输球。
因为前者,我们看到的是未来和希望;而后者,不过是一场昂贵的烟火秀罢了。
所以啊,都把心放宽点。
新赛季开始了,咱就踏踏实实看球。
少点抱怨,多点耐心。
说不定啊,咱这锅用文火慢炖的“佛跳墙”,比别人家那速成的“满汉全席”,后味儿更足呢?
股票配资世界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